关于我们

电话:0471- 6378086

邮箱:huhhot-hr@yingkelawyer.com

地址:呼和浩特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58号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大楼3层

导航链接
电话:0471- 6378086 邮箱:huhhot-hr@yingkelawyer.com工作时间:工作日 8:30—17:00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欢迎您!客服咨询

盈科律师事务所_呼和浩特最好的律师事务所_内蒙古知名律师 - 盈科律所

专业团队专业团队

专业部门

专门委员会

专职律师

精品案例

盈科案例|少数民族当事人如何在刑事案件中最大限度行使语言文字权利?

萨迪厄斯·史蒂文斯

法庭上的语言障碍不仅是沟通的障碍,更是正义实现的障碍。


图片

笔者通过检索裁判文书网及人民法院案例库发现,涉及少数民族被告人的刑事案件中,由于语言障碍引发的程序瑕疵,是导致案件被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重要原因。这充分表明,语言文字的权利对审判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前些日子,看到罗秋林律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利用当事人自己的语言权利出罪:深化司法公正的路径探索》一文,及在笔者参与辩护乌拉特前旗寻衅滋事一案,我便想到应当写一篇关于“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活动”的文章。


我转入北京市盈科(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刑事部后,机缘巧合之下,与包绪长律师开启了乌拉特前旗寻衅滋事案件的(开庭94天:乌拉特前旗吉仁浩雅尔涉嫌寻衅滋事案3次变更起诉书解析)漫长的辩护工作。


本案涉及的11名被告人均为乌拉特前旗的原住牧民,且均为蒙古族。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接受蒙古语教育,这也导致他们对法律术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存在差异,其中还有文盲。由此便产生了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为少数民族时,应如何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活动及怎么准确使用的问题。


当然,少数民族的当事人利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不仅是法律赋予的基本保障,更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争取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合法地行使语言权利,当事人可以确保准确理解诉讼内容、有效表达意见,从而避免因语言障碍导致的不利后果。这一权利的充分行使可能直接影响案件审理的结果,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结合法律依据和乌拉特前旗寻衅滋事案,深入探讨少数民族的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行使语言文字的权利,从而有效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图片


一、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权利


相关的法律依据


1. 《宪法》与相关法律的规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平等,各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0条进一步强调,自治机关在审判工作中,应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这些规定奠定了少数民族语言权利的法律基础。

2. 《刑事诉讼法》的具体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其提供翻译。

同时,2021年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明确:

被告人供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
……(三)讯问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被告人,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

上述法律条文确保了少数民族的当事人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享有语言便利,避免因语言障碍而影响案件的公平审理。



二、语言文字权利在刑事案件中的


实 际 作 用


1. 保障被告人知情权与辩护权

少数民族的被告人因语言不通会存在无法充分地理解法律条文、指控内容以及审判程序。这种情况下,提供翻译服务能够保障被告人知晓其权利、清楚指控内容,从而有效进行辩护。例如,翻译人员可以帮助被告人准确理解讯问内容,避免因误解而作出不利供述。

2. 确保程序的正当性

未提供合格翻译可能导致程序违法,并直接影响案件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在讯问阶段未提供翻译,导致被告人供述无效,法院将不能将其作为定案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履行程序义务,从而保护少数民族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 争取审判公正

少数民族被告人在法庭上行使语言权利,不仅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能迫使司法机关高度重视程序正义。例如,如果翻译不准确或未提供翻译服务,辩护律师可据此提出程序异议,从而确保庭审过程公正。


三、如何最大限度地行使语言权利?


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少数民族被告人的语言权利的保障至关重要。合理行使语言权利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然而,这一权利的实际行使,不仅依赖法律条文的规定,更需要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主动作为。以下是具体操作措施及详细说明:

1. 可提前表明语言需求

少数民族的被告人在案件初期,尤其是整个侦查阶段,就应主动表明其语言文字需求,要求司法机关提供翻译服务。这是行使语言权利的第一步。这不仅是保障自身诉讼权利的基础性措施,也是防止后续程序障碍的重要手段。


若在侦查阶段没有提供翻译服务,供述内容可能因语言障碍产生偏差,进而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甚至会严重影响其真实性。

2. 关注翻译人员的资质与质量

翻译人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中立性直接影响被告人供述的准确性及其权利的保障。


但是使用翻译人员可能会存在以下的问题:翻译资质不足,如不具备语言或法律专业背景,可能导致术语理解错误;翻译不公正,如翻译人员与案件相关方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翻译内容的客观性。


在笔者及辩护律师团队办理的乌拉特前旗寻衅滋事案件中,曾因翻译人员出庭问题与一审法院多次沟通,最终更换了三次翻译人员。本案的首批翻译人员来自一家翻译公司,但因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诚信受质疑,不具备资格。第二位翻译为个人翻译,但其有犯罪前科,可能影响翻译的公正性。第三位翻译是某单位工作人员,但与被告人存在利害关系,无法确保客观性。


因此,经过多次的尝试,在辩护人的严格审查下,最终聘请了一位蒙古语翻译专家,控辩双方均无异议,确保了翻译的公正性与诉讼的顺利进行。


可见,翻译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与审理结果,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应全程关注翻译质量,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甚至要确保其忠实于原意。如果发现翻译存在偏差,应立即提出异议并申请更换翻译人员或补正翻译内容。


3. 善用程序,维护权利

当司法机关未提供翻译,或翻译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时,辩护律师可提出程序性要求,如要求排除相关证据或重新审理。这不仅可以维护被告人语言权利的重要手段,也能促使司法机关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4. 借助专业的支持

在笔者办理的案件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的被告人对语言文字权利的内容及行使方式缺乏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在特别重大复杂案件中,或语言需求明显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求专业的法律服务,而不应自认为自己能够完全理解供述或表达的意思表示而对笔录随意签字,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四、     结       语     



语言权利不仅是法律赋予少数民族被告人的基本权利,更是刑事诉讼中实现程序正义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它的意义在于确保少数民族的被告人充分理解和参与的诉讼过程。避免因语言障碍导致的程序瑕疵和冤假错案的发生,更是彰显民族平等,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司法公信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未来,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完善语言保障机制,但更需要少数民族的当事人应当主动行使语言文字的权利,让这一制度性安排在实践中真正的发挥最大地作用,共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地址

呼和浩特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58号内蒙古自治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大楼3层

客服咨询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打开微信